头条新闻

头条新闻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杨建平先生做客南方论坛 畅谈“抄书·读书·藏书·写书”

时间:2025-10-17

2025年10月15日,广州南方学院南方论坛第140期在学校教研楼报告厅成功举办。高级编辑、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杨建平先生受邀担任主讲嘉宾,作题为《抄书·读书·藏书·写书》的讲座。广州南方学院校长汤涛院士、广州南方学院副校长杨双华院士等校领导,学校教学单位、行政单位主要负责人以及教师和学生等400余人参加讲座。讲座由校长顾问、博雅学院院长张明远教授主持。


校长顾问、博雅学院院长张明远教授主持论坛


会议伊始,校长汤涛院士与杨建平先生互赠各自新出版的著作——《冯康:算法人生》与《空山心语——私聊王维》,随后,汤涛校长向杨建平先生赠送学校纪念品——广绣《木棉》。


校长汤涛院士与杨建平先生互赠出版著作


杨建平先生首先从“抄书”谈起,回忆了青年时期因书籍资源有限而手抄阅读的经历。他提到,那段抄书岁月不仅培养了他对知识的强烈渴望与珍惜之心,更在逐字逐句的书写中,加深了对内容的思考与记忆。



围绕“读书”这一主题,杨建平先生以“不动笔不读书”的个人习惯切入,倡导“用心读书、用笔思考”的阅读理念。他强调,阅读的成效取决于深度内化而非数量堆砌,真正的收获是将书本内容转化为个人认知与能力。他鼓励师生带着问题问道于书,结合工作岗位与个人阅历寻求共鸣,在举一反三中触类旁通,联系实际中学以致用,最终从字里行间“悟出真谛”,将书本精髓沉淀为自己的鲜活智慧。

在“藏书”部分,杨建平先生以“众里寻她千百度”概括其藏书历程的演变——从“遇”书则藏发展为主动寻“求”,从关注作者之名转向注重著作内涵,从偏重文学扩展至广涉“杂学”。他表示,这一过程不仅是数量的积累,更是从个人兴趣逐步升华为有目标、有体系的自觉追求。杨建平先生强调,人生有限,读书应注重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而非盲目追求数量。



谈及“写书”,杨建平先生回顾了《一书一票》的诞生过程。他受到“手绘作者肖像藏书票”的启发,重拾绘画技艺为藏书绘制专属票笺。在担任政协委员后,他借助“书香政协”的平台将这一爱好系统化、系列化,最终从积累的150多枚手绘藏书票与150多篇读书手记中精选成果,编撰成书。

在互动提问环节,现场师生踊跃提问。当被问及“如何平衡广泛阅读与深度钻研”时,他建议同学们从自己热爱的书籍出发,逐步向外拓展,建立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对于“是否倡导使用AI辅助阅读”这一问题,他强调阅读本质上是一场独立的思想活动,不应被工具所束缚,而应让技术为人的思考服务;面对“个人喜好的书籍与经典著作应如何权衡”这一问题,杨建平先生认为,经典的价值恰恰在于其深度与难度,理解经典是一个需要耐心与时间的渐进过程,切忌急功近利。在此基础上,他倡导在专业学习时段聚焦于实用性的书籍,以确保学识的精进;而在业余休闲时光,则可以沉浸于个人热爱的读物之中。



本期南方论坛通过名家的深度分享,引导师生重新审视阅读的意义与方法,是广州南方学院持续推进博雅教育的重要实践。学校将继续邀请各领域专家学者做客南方论坛,助力学生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引导激励学生成长为具备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来源:新闻公关处

文字:程浩杨

图片:谭永俊 蓝杰

编审:新闻公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