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时间:2025-11-19
11月5日下午,我校南方论坛第142期在格致楼报告厅举办。国家认证二级心理咨询师王桦教授担任主讲嘉宾,作题为《思维习惯训练与执行力的提升》的讲座。学校党委书记李建超等校领导,各教学单位、行政单位主要负责人、教师和学生等400余人参加讲座。讲座由校长顾问、博雅学院院长张明远教授主持。

张明远教授在开场致辞中对王桦教授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其在管理领域的丰富阅历与专业成就。他指出,王桦教授的课程融合理论与实例,深入浅出,广受海关、金融、公安、部队、药监等多个系统好评。他强调,王桦教授在思维训练、执行力提升与职业素养培养等方面的见解,对青年学子未来步入职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希望在座师生能从中获益。

随后,李建超书记向王桦教授赠送学校纪念品—广绣《木棉花》。

紧扣学生从校园走向职场的现实需求,王桦教授与同学们探讨未来职场所需的关键素质与能力。她指出,优秀的职业表现不仅依赖于天赋与勤奋,更与良好的思维习惯密切相关,而后者是可以通过自我训练养成的。

王桦教授通过两则不同性质企业的招聘广告切入,强调不同性质单位对员工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执行力和抗压能力等基本素养的要求高度一致。她强调,从校园到职场,首要任务是完成从“学生思维”到“职场思维”的转变。王桦教授详细剖析了两种思维在目标导向、独立性认知、条件与结果考量等方面的差异,并指出,具备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提升执行力、在职场中获得长远发展的关键。
王桦教授用“青柠檬与成熟柠檬”的生动比喻,阐述了职业素养的内涵。她表示,职业素养的提升遵循“意识引导行为,行为成为习惯,习惯内化素养”的路径,其中“体系化思考”“认知同频”和“定期复盘分析”是三种至关重要的思维习惯。为了强化学习效果,王桦教授现场组织了互动训练,通过对比分析两张构图迥异的照片,直观地阐述了结构化思考如何决定工作成果的质量。

针对大学生初入职场的困惑,王桦教授系统性地给出了七项思维与行为训练建议,包括通识素养、多维度思考、任务进度管控、团队协同、适度借力、复盘反思与克服职业倦怠,为同学们的职业素养提升提供了清晰的指引。
王桦教授还特别设置了互动环节,通过模拟领导布置任务的场景,指导同学们如何进行有效确认和沟通,将模糊的指令转化为可执行的具体步骤,从而事半功倍,展现职业素养。
在答疑互动环节,针对如何应对上级多重任务要求的问题,王桦教授以海关数据管理案例回应,提出要建立核心目标优先级矩阵,准确把握速度、质量、成本三者关系,在工作中实现动态平衡;针对跨部门协作资源不足的难题,她分享了"适度借力四步法",包括精准定位需求、构建利益共同体、创新资源置换模式、建立长效反馈机制,为同学们提供了可操作的工作思路。

“作为一名正在实习的大四学生,王桦教授的讲座如同一场及时雨。当我正在体验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角色转变,困惑于如何将校园所学应用于实际工作时,讲座内容给了我清晰的答案。我深刻理解到,职业发展的竞争,本质上是认知层次与思维习惯的竞争。我将带着这份宝贵的收获,持续锤炼思维,提升素养,努力成长为一个能适应职场、适应变化的人。”文学与传媒学院2022级新闻学专业吴泳珊同学表示。
此次讲座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职场思维、规划未来发展的学习机会。广州南方学院秉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为重心的办学理念,通过举办“南方论坛”,将博雅教育深度植入育人全过程,助力学生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未来,学校将结合学生成长实际,通过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主题讲座,扎实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提升综合能力,引导学生成长为具备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来源:新闻公关处
编审:新闻公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