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NEWS来源:0 时间:2016-04-13
(一)
2016年4月5日上午10:30,北京大学学报原主编,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原会长,教授、博导、编审龙协涛教授应我校之邀,在工会之家与台湾教师开展了一场有关学术论文写作与科研成果显示的座谈会。
本次座谈会在赵过渡部长生动风趣的主持下,共同探讨了如何端正学术态度、以张弛有度文采斐然的笔法完成一篇专题论文的写作。龙教授以厉以宁等教授的学术成就为例,特别强调了文笔在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批评了目前论文写作中简单道理复杂化、理论分析越发艰涩难懂的写作倾向。龙教授特别强调,在写作中遇到新名词,新概念,我们不能一味追求,也不能一概反对。简言之就是“不能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把复杂的问题说糊涂,不能用大家都听不懂的话去说大家都明白的道理”。
我院教师和台湾博士踊跃提问,有关自己主持的学术项目中遇到的思路难题、数据模型在论文中如何到位地运用等问题,一一得到龙教授的精彩解答。
赵部长总结说:“经由此次与龙教授的交流座谈,让我们大家就如何治学、论文写作及科研成果显示在理念上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提高。”
(二)
4月5日下午,由我校学报编辑部、经管系共同主办,北京大学学报原主编,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原会长,教授、博导、编审龙协涛教授主讲的“关于人文素养与论文写作”讲座在政商研究院一楼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由我校黄静波副院长主持。
图为我院黄静波副院长主持讲座
龙教授从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开始,提出文章写作的重要地位,并从个别领导人所犯的常识性错误入手,提出人文素质教育的紧迫性及其各类场合中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图为龙协涛教授作演讲
龙教授着重讲了如何从七个层面展开论文写作,即如何搭建“七宝楼台”。针对文科学习的特点,同学们应该理性加感性地去写作,要让自己有一个广阔的视野。“七宝楼台”法的第一个层面是理论创新,他指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致力于原创性,使中国的理论创新获得了卓越成就。然后是方法创新和材料创新,以《红楼梦》为例,通过以文学或其他科目学习的方法与材料相结合,从而得出新的结论进而发掘材料来创新。
龙教授还通过不同人对一本读物的看法来提醒大家进行理论应用层面的创新,他认为,要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社会、看待自己的价值观,并以“能力”、“社会”、“发展”本位论举例说明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性,以“为民”发展为例,阐明语言创新与实践的结合。龙教授结合自己创作的《燕园赋》《国土赋》等,提出一切创作即模仿,模仿之中能生巧,一切从模仿开始,但模仿绝非抄袭。并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展开论述,提出只有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应该通过素养的提高与实践结合,再通过不断借鉴和模仿使自身的价值得到提高。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就自己即将开始的毕业论文写作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困惑展开提问,龙教授耐心全面地进行了解答。此次讲座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同学们更踊跃提问,全场气氛活跃。在大家热烈掌声中,讲座圆满落幕。
最后,感谢政商研究院、规划制度办以及校管部,大家的倾力合作让此次学术交流活动得以圆满举办。
文稿来源:中山大学南方学院论丛编辑部作者:黄晓纯摄影:黄晓纯编辑: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