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NEWS来源:0 时间:2015-11-06
11月4日晚,我院南方论坛第八十一讲之“音乐中的中国古诗词”专题讲座于音乐厅举行。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何平教授担任主讲,以“如何从古诗词中发掘音乐特征”以及“如何演唱古诗词”为引,带领现场师生一同感受艺术之韵。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声乐系主任吴国玲副教授与该院潘谊老师则通过示范演唱和钢琴伴奏,将演唱、演奏融入到演讲当中,共同诠释了中国古诗词音律之美。
何平教授认为,诗词的发展跟历史上政治、经济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例如,唐朝的盛世繁华使浪漫主义兴起,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人在创作许多诗歌的同时也将唐诗推向成熟;而自隋唐以来,科举制和社会风气促进了诗赋的后期成熟。何教授指出,唐诗注重“韵”和“情”的表达,而宋词注重“意”和“气骨”的外露,宋词较唐诗更为雅致、宏大,它在唐诗发展到完美的程度上更换格式,使得每一个词都有特定的形式规律,与音乐相结合便更有文学韵味。
讲座中,何平教授对《阳关三叠》、《春夜喜雨》、《木兰花慢——送月》等七首唐诗宋词的诗歌形式进行了详细讲解。以《阳关三叠》为例,何教授指出,该诗的前四句每一部分的曲调都不相同,分别有三段不同感情的表达,通过前四句核心句的重复引出后面的“遄行”、“感怀”,“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更是从平凡的语句中表达了无数的话语,奠定了整首诗词的离别基调。
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声乐系主任吴国玲副教授与该院潘谊老师分别示范演唱和钢琴伴奏,通过对作者情感的细致把握与还原,优雅诠释音乐与诗词相结合的韵律之美,带领现场师生体验一场丰富的听觉盛宴,展示中国古诗词的魅力,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诗歌文化。
文章来源:院学生记者团 作者:陈昭冰、陈炤行、李宛奉、陈伊曙、李少茵摄影:莫智馨 盛漫珊 编辑: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