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NEWS来源:0 时间:2018-11-19
11月16号下午14时30分,由南方平安服务队主办的中山大学南方学院2018年消防安全讲座于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邀请从化区消防大队肖庆帮警官担任主讲人,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校保卫部副部长雷新华,以及来自各院系的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本次讲座以“人人参与消防,创建平安和谐”为主题,为同学们讲解了消防安全知识、消防器材的使用以及火灾时理性逃生的方法。
讲座开始,雷新华老师上台讲话。他表示,本次消防安全讲座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广大师生在消防方面的安全意识,让大家在遇到火灾情况时能够提高自身灭火能力、自救能力,更好的挽救生命及财产损失。随后,雷老师还通过上海商学院女生宿舍火灾等几个惨痛案例的分析,告诫大家“莫要等到亡羊补牢,才发觉为时已晚”,生动而形象地讲述了消防安全知识在学校学习及生活中的重要性。主讲人肖庆帮警官以消防的知识、报警、逃生为主要线索进行了演讲。
一、知识篇
首先,肖警官为我们讲解了燃烧的定义以及燃烧的三要素,消防器材主要就是根据燃烧的三要素来进行使用的。接着,肖警官为我们展示了火灾的五大类型:可燃物质火灾,易燃、可燃液体、可融化固体火灾,易燃、可燃气体火灾,可燃金属火灾以及电器火灾。针对上述五种类型的火灾,我们又可以使用以下常用的4种灭火方式进行灭火:冷却灭火法、窒息灭火法、隔离灭火法和抑制灭火法。在消防知识普及篇的结尾,肖警官介绍了灭火器的种类,与分别针对不同武物品进行扑救的方法。
二、报警灭火篇
众所周知,119报警电话是不能随便乱打的。那么什么情况下可拨打119报警电话呢?除了发生火灾,消防警官还接受其他灾害或者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和社会救助工作。拨打119时要说明起火单位的名称和地址、起火的位置、着火的物质、火势的大小、有无人员被困等。同时,学校也要对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进行培训。
接着,肖警官对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的使用进行详细的讲解。正确的使用方法应为:上——站在火场上风口;拔——拔出保险销;瞄——瞄准火焰根部;压——压下灭火器压把;扫——左右扫射。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的使用一定要一鼓作气,否则灭火器的压力会很快消逝,失去灭火器的效用,危及生命安全。此外,除了我们常见的手提式干粉灭火器,还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室内消防栓系统。掌握了这些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我们便能更好的维护自身的生命安全,做到临危不乱,从容镇定。
三、逃生篇
那么,遇到火灾时,拨打完报警电话,我们要做的就是正确逃生。人在危机面前常常会自乱阵脚,慌乱中便会不知所措,以至于失去了最佳的逃亡时间。肖警官教会我们,在火灾来临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熟悉环境,出口易找。每到一个地方首先查看并牢记消防器材的摆放以及安全出口的位置,可以让你在火灾来临时找到逃生的最佳路线,获得生机。
2.遇到火灾,保持镇定。面对浓烟烈火时,只有保持镇定才能迅速判断危险位置和逃生方向,进而决定逃生的方法。
3.速离险地,不贪不闹。不管在什么情况下,生命都是最为重要的,不能为了抢救财物而错失最佳逃生时间。
4.简易防护,匍匐弯腰。逃生时为了防止烟雾中毒,可采用毛巾、口罩蒙鼻,匍匐前进等办法。
5.当机立断,生死时速。受到火势威胁,要当机立断,浇湿全身,身披湿棉被、毛毯冲出着火带。
6.火已及身,切勿惊跑。如果身上着火,不要惊跑或用手拍打,应赶紧设法脱掉衣服或就地打滚扑灭火苗。
7.勿入电梯,改走楼道。火灾发生后,电梯随时会断电而导致人员被困,同时各个楼层有毒的烟雾会直接威胁被困人员的生命。因此,逃生时应尽量走楼梯通道。
8.缓降逃生,不等不靠。住在高楼层如果遇到火灾时,千万不要盲目跳楼,可利用疏散楼梯、落水管等逃生自救,也可用绳子把床单、被套撕成条状连成绳索,紧栓在窗框等固定物上,顺绳滑下脱离险境。
9.被困室内,固守为妙。若被大火困在室内,要用衣物、毛巾等将门窗缝隙堵住,同时向门窗和衣物上泼水,防止烟雾进入,并进行呼救和等候救援。
10.沉着应付,等待救援。若所有逃生路线都被大火封锁,要立即退回室内,用打手电筒、挥舞鲜艳衣物、呼叫等方式向窗外发送求救信号,等待救援。
为了使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消防安全知识的重要性,肖警官播放了一个消防安全视频作为例子。在视频中可以看到,在近十几年来所发生的大大小的的火灾,其中有80%是人为原因;而在大量伤亡人数中我们更可以知道,掌握消防安全知识是多么的重要。
在讲座的最后,校保卫部副部长雷新华老师对肖警官进行致谢,称赞每一位消防警官都是“最美的逆行者”,并为大家展示了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和防毒面具的使用方法,身体力行,细心讲解,为本次讲座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此次消防安全讲座让同学们了解到掌握消防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提高了同学们对于消防安全知识的了解,大学生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建设者、保卫者,消防安全与我们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提高自身安全意识的同时,为身边的家人、朋友普及消防知识,才能最大程度的保障自身利益和公共消防安全。
新闻来源:学生记者团 作者:余楠颐、邓盈盈 摄影:谭天冠、刘鑫语、杨捷淳 编辑:李明恩、邱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