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NEWS来源:0 时间:2018-10-16
10月13日上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王大树教授做客政商菁英论坛第二十七讲,于音乐楼322阶梯教室举行了以“东西方语言、文化和行为之比较”为题的专题论坛。该论坛由政商研究院主任黄静波副校长主持,政商研究院与商学院均有师生出席。
论坛伊始,王教授便强调了中西方文化差异之大。那么,这些差异体现在哪?又为何会有这些差异呢?王教授由表及里,从不同思维角度出发,向大家分享了他的见解。
东西方文化差异
为了能直观地表现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所在,王教授列举了很多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筷子与刀叉、寿桃寿面与生日蛋糕,这些体现了东方与西方饮食习惯的差异;对股市的红与绿的认知体现了双方审美的差异;东方的“天人合一”与西方的“以人为本”则体现了思想上的差异等等。王教授通过这些例子,向我们展示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
东方文化特点
东方文化的特点之一是包容性,以“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为例,其内涵特点不胜枚举,王教授在论坛中为大家列举了几个典型代表。
中庸之道:“过犹不及”、“不左不右”、“不患寡而患不均”等等诸如此类皆是中庸的体现。”中“是对一切事物考虑中间值,”庸“指的是对一切问题考虑平常态。
以和为贵、有容乃大:多元的东方文化最简单的表达是“和”,共存在传统文化中表现为“和而不同”,重点是“和”。《论语》已有云:“礼之用,和为贵”。东方文化同时还具有非常强的“包容性”,最直接的证明既是入侵汉族的外族,不管是元时的女真族,还是满清时的满族,最终都被汉族文化同化了。《尚书·周书·君陈》有云:“有容,德乃大”。
西方文化特点
西方文化,同样有其丰富的内涵,王教授在论坛中提到了以下几个概念。
个人主义:西方文化的核心为“个人主义”,这一点从英文单词的拼写可以体现出来,比如说英文名词个性化,一物一词。同时,西方从小到大的思维模式也是“个人主义”的体现,比如西方日期的书写“13/10/2018”。
丛林法则:西方文化主张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在东方,“谦虚”是褒义词,但在西方却行不通,西方文化强调个人,注重培养个人成就感。王教授表示,如果在西方表现得过于“谦虚”,那么你将得不到任何机会。
文化差异从何而来
导致东西方文化差异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涉及到方方面面,王教授以语言文字为切入点,为师生们解析东西方文化差异形成的部分原因。
王教授讲到,语言折射了我们的思维,东西方不同语言文字的运用会培养出不同的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又是文化的基础,思维方式的不同,进而产生出不同的文化。为了能更加清晰的表明观点,王教授例举了特别多的显而易见、生动有趣的小例子。同时,王教授还指出,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核心,既东方崇尚集体主义、西方崇尚个人主义。王教授强调,东方是集体型社会,人们普遍认为集体的利益高于个体的自由;而西方社会则以个人主义为核心,重视个人,认为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论坛答疑时间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提问,王教授对大家的提问进行了耐心解答。
王教授您好,我想请问一下,我们探讨东西方文化差异,它的意义在哪里呢?
王教授:“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在国外生活与发展,就拿“谦虚”来打比喻,在国内你要“谦虚”,但在国外是不讲“谦虚”的,你“谦虚”的话反而会留下负面影响。”
王教授您好,在如今这个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里,部分东方文化出现西方化的情况,请问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王教授:“要互相取长补短,不能完全走西方的路。”
王教授您好,请问在当今这个思维碰撞剧烈的时代,我们该如何把握不同文化思维之间的尺度?
王教授:“首先我们应当要有文化自信。然后再去吸收西方文化中合理的成分,像他们的强调个人竞争力、鼓励和容纳个人奋斗,并且奋斗的结果应当得到保护,还有他们的契约精神等等。”
论坛答疑阶段,同学们踊跃举手发问,在王教授解答完最后一个问题后,此次论坛也迎来了尾声。最后,我校副校长、政商研究院主任黄静波上台作结语,黄静波副校长表示,此次论坛对我校学子帮助非常大,探讨东西方文化差异,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国内外不同的社会基本面并且拓宽我们的思路。自此,本次政商菁英论坛在全体师生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新闻来源:政商研究院 编辑:邱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