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来源:新闻公关处 时间:2025-05-08
5月7日,广州南方学院南方论坛第134期在学校教研楼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特邀汕头大学教授、加拿大工程院和科学院院士、《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国际机械科学杂志)副主编王泉院士担任主讲嘉宾,作题为《科学是确定的吗—我们的学习》的讲座。学校党委书记李建超等校领导,各教学单位、行政单位主要负责人、教师和学生等300余人参加讲座。讲座由校长顾问、博雅学院院长张明远教授主持。
张明远教授在开场致辞中对王泉院士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其在工程结构和绿色能源等领域的研究成就。他表示,王泉院士作为结构工程学与力学专家,将基于深厚学术积累与实践经验,重新审视科学的真理性、全面性与逻辑性,希望在座师生能够从讲座中获得启发。
讲座伊始,王泉院士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洞穴隐喻为切入点,分析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过程及其局限。他指出,科学作为人类探索自然、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其本质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历史发展持续演进。在此基础上,他向在座师生提出了一系列深刻问题:我们是否真正认识科学的本质?应以何种态度对待科学?在探索科学的道路上,又如何开展学习?
随后,王泉结合科学的发展历史对上述问题展开深入且深刻的探讨。1491年,18岁的哥白尼进入克拉科夫大学学医,求学期间,他对天文学萌生浓厚兴趣,通过系统学习掌握天文观测技术和希腊的天文学理论。1514年,40岁的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理论,颠覆了当时占据主流的“地心说”观点,改变了人类对宇宙和天体运行的认知框架。在哥白尼逝世30年后,开普勒于1572年诞生。他虽受哥白尼理论启发,却未盲目接受,而是经过大量观测与计算,最终提出“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也称“开普勒三大定律”,进一步深化了人类对天体运行规律的理解。到了17世纪,牛顿通过严密论证,揭示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引力理论的内在一致性,建立经典力学体系,为近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王泉强调,正是科学家们对既有理论的质疑与探索,驱动着科学不断突破边界、迭代向前。他援引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伊曼努尔·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以及马克思与波普尔对历史规律的不同看法等经典案例,生动展现科学在不断质疑与探索不断发展的历程,阐述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中均存在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并存的认识论特征。他批判性地指出,科学探索并非“给出题目——做出答案——核对答案”的被动应试过程,而是应该建立在自由探索与批判质疑的基础上,主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验证真理。
在阐释科学探索的精神内核与人文价值时,王泉引用 《中庸》“君子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的古训,进一步阐释科学研究既要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尊重学术观点多元性,同时也必须坚守学术原则与真理标准,保持独立判断,避免盲目从众或轻易妥协。
王泉勉励在座师生,科学探索永无止境,要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认识外部的世界和内在的自己,走在通往真理的路上。他表示,广州南方学院作为北回归线上的明珠,以博雅教育为特色,为同学们搭建起得天独厚的学习平台,希望同学们在此求学时,既能仰望星空探索宇宙奥秘,又能反躬自省洞察内心世界,实现认知外部与审视自我的双重成长。
讲座尾声,李建超书记代表学校向王泉院士赠送纪念品—广绣《荔枝》。张明远教授在总结时说,听了王泉院士所讲的理念,自己也感同身受。王院士以科学史发展的案例,揭示了在科学发展进程中,充满了科学家自身思考与探索的快乐,而这种快乐正是“为何学习”的心灵动力。他引述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孔子关于学习与思考是最大快乐的论断,希望同学们去切身体会学习之乐。
2023级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陈彩菲表示:“王泉院士的讲座让我意识到了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科学理论在质疑与探索中迭代更新。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新知识、新技术,会更加注重培养自己的探索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这次讲座,我明白了学习的真谛不在于被动接纳既定答案,而在于主动叩问、持续钻研的过程。未来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我都将在探索与实践中主动拓宽认知边界,用更开阔的思维去应对挑战,书写属于自己的成长篇章。”2024级行政管理专业张梓鉴说道。
此次讲座为广州南方学院的师生们搭建起深入探讨科学本质的平台,拓宽了师生的学术视野。广州南方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为重心的办学理念,通过举办“南方论坛”,将博雅教育深度植入育人全链条,助力学生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未来,学校坚定为党育人的初心、为国育才的立场,继续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主题讲座,激励学生成长为具备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来源:新闻公关处 编审:新闻公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