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来源:新闻公关处 时间:2025-05-22
5月21日,广州南方学院南方论坛第136期在学校教研楼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论坛邀请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弘毅特聘教授、国家教学名师、第三届湖北省“最美社科人”李建中教授担任主讲嘉宾,作题为《何为大学》的讲座。广州南方学院副校长刘文斌等校领导,各教学单位、行政单位主要负责人、教师和学生等400余人参加讲座。讲座由校长顾问、博雅学院院长张明远教授主持。
张明远教授在开场致辞中对李建中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李建中教授在教学与科研领域深耕多年,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成果斐然。他强调,李建中教授丰富的学识和深刻的见解,将为师生们带来一场思想盛宴,助力大家更好地理解大学的内涵与价值。
讲座伊始,李建中教授聚焦中国古代“大学”的内涵并进行深度阐释。他引用朱熹在《大学章句》中“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的经典论述,系统梳理大学的三重核心义涵——经典义、学校义、方法义,并结合历史语境与教育哲学进行多维解读。
李建中指出,经典义旨在强调博雅通识教育与人文精神培育;学校义是区别于小学的学制,侧重“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大学教育;而方法义是关于“传道受业解惑”的方法论体系,既包含教师关于因材施教的教学智慧,也涵盖学子“格物致知”的学习路径。
随后,李建中以武汉大学的通识教育实践为例,介绍其通过开设各类人文社科经典课程,引导学生跨越学科界限,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养。他强调,大学作为知识汇聚、思想碰撞、文化传承的高地,不仅局限于专业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谈及如何度过大学时光,李建中鼓励学生研读古今中外先哲关于人生反思与总结的经典著作,完成从“知识习得”到“人格养成”的成长跃迁。此外,要超越功利主义与工具理性的局限,培养学生的知识迁徙与“会通”能力,加强认知力、判断力、执行力等素养的提升,以适应未来复杂情境的挑战。
李建中强调,与其关注答案是否标准,大学教育应该更重视得出答案的复杂过程和背后的思维方式,加强学生的探索精神、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李建中表示,广州南方学院始终将博雅教育作为核心育人理念,通过搭建 “通识+专业”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实践能力。他表示,他希望在座学生能够在大学实现从被动接受知识的“解题者” 向主动探索未知的“探索者”的转型,最终成长为兼具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互动环节,在座师生踊跃提问,问题涵盖如何践行通识教育理念、研读经典著作的方法论、大学生如何更好地通过通识课程进行自我提升等多个方面。李建中结合自身丰富的经验分享独到见解,进一步引发了师生对大学教育的深入思考。
讲座尾声,刘文斌副校长代表学校向李建中教授赠送纪念品广绣《荔枝》。
202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林思滢表示:“李教授在讲座中对大学教育本质的深刻阐释,提升了我的认知维度。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我认识到自己应该成长为有深度、有思想的内容表达者。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加强人文知识积累,提升自己的思辨与批判能力。”
“通过讲座使我认识到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它不仅让我们关注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帮助我们树立对未来的整体规划意识。尤其在大学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学会用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人生发展。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我将更加注重综合素养的提升,主动参与学术活动与社会实践。”2022级公共艺术专业刘键说道。
此次讲座为广州南方学院的师生们搭建起深入探讨大学本质与使命的平台,拓宽了师生的学术视野。广州南方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为重心的办学理念,通过举办“南方论坛”,将博雅教育深度植入育人全过程,助力学生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未来,学校将通过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主题讲座,引导激励学生成长为具备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来源:新闻公关处 编审:新闻公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