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您当前位置是: 网站首页 > 学校要闻

南方日报专访:广州南方学院校长喻世友:以多层次培养体系塑造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7-06 10:00:00      

编者按:

近日,广州南方学院校长喻世友教授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讲述我校如何通过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以下全文转发。

近日,在由团省委、省教育厅等单位共同主办的“创业新时代,挑战向未来”——第十三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广州南方学院学生的作品与全省121所高校516件作品同台竞技,最终学校12个项目晋级省赛,斩获银奖3项、铜奖5项。

作为一所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建校16年来,广州南方学院(原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坚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线,逐步建立起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政教、产教、科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绩。

“未来,广州南方学院不仅要努力建成一流的民办大学,还要着眼于与公办应用型高校竞争,致力于建设位居中国应用型高校前列的高水平大学。”日前,广州南方学院校长喻世友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透露了学校的发展愿景。

广州南方学院校长喻世友

院系办学调动主动性和创造性

南方日报:结合广州南方学院的办学实践,请您谈谈如何理解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喻世友:这条“新路”,应该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办学治校的根本保证;传承红色基因,把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转化为办学治校的精神力量;扎根中国大地,把服务新时代的伟大实践确立为办学治校的战略方向;坚定教育自信,把统筹好“中国特色”与“世界一流”的关系作为办学治校的关键之举。
在广州南方学院的办学历史上,我们始终重视理念创新,在民办高校中较早提出并践行“有利于学生成长、有利于教师发展、有利于学校未来”的办学治校总原则,构建了按高等教育规律办学治校的体制机制,建立了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的评价体系。

广州南方学院校园

例如,我们构建“董事会授权管理、校长团队主导治校和相关群体分权治理”的治理体制,解决民办高校校长团队不能完全按大学办学规律治校的问题;构建“学校宏观统筹、部门主动服务和院系自主治学”的运行机制,解决民办高校院系不能完全按人才培养规律治学的问题;构建“引得来、留得下和用得好”的教师发展机制,解决民办高校专任教师队伍不强的问题;构建“自由选择、严格管理、悉心引导”的学生成长机制,解决民办高校学生内驱力不足的问题。

以院系自主治学模式为例,为了调动院系人才培养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围绕人才培养将院系人、财、物、事权授权给院系主任,明确学校、院系、部门的责权利关系,强化学校管理主体、部门服务主体和院系办学实体地位,保障院系负责人能有职有权有责带领学科专业带头人团队,按照人才培养规律配置人财物资源治学。

聘请社会精英担任首席导师

南方日报:学校提出,培养具有理想信念、公民素养和健全人格且专业基础扎实、创新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具体有哪些做法与经验?

喻世友:广州南方学院是一所应用型大学,学校始终注重如何做好培养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从学科布局、培养方案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探索。

以产教融合为例,我们聚焦社会与产业发展急需设置专业、培养人才,其中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已经成为一张特色“名片”。该专业由学校和云康集团合作成立,在校企共同成立的理事会指导下联合制定符合国内外行业协会标准的培养方案,注重全程培养,企业深度参与。行业龙头企业派资深专家到学校上课,学生则到企业开展实习实训。该专业的学生还在校时就以实习生的身份被各用人单位“争抢”。此外,会计学院以定制班的模式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为企业提供精准人才供给。

师生在广州南方学院云康实验室开展实验

同时,学校也意识到,定制班等模式仅代表个别企业的需求,高校人才培养还要放眼社会整体发展需要。因此,我们要求学校所有专业的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内容设计都必须与行业、社会发展融合在一起,明确要求各专业必须根据行业发展实际变化调整培养方案。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与个性化发展,学校建立“自由转专业+完全学分制+全程导师制”模式,形成了“自由选择、严格管理、悉心引导”的学生成长机制。其中,全程导师制意味着学生不仅有更懂得他们成长规律与心态的年轻的辅导员和教师,也有从社会聘请的“首席导师”,后者主要为社会阅历与实践经验丰富的各行各业精英人士。

广州南方学院相关活动现场

学校在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成效显著。2020年以来,学生获得省部级学科专业竞赛奖项289项,申请知识产权130余项。2022年,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篇,其中被SCI、EI国际权威期刊收录的有17篇,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金融工程等领域。
       南方日报:在学科布局方面,学校致力于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学科专业,目前取得哪些成效?
       喻世友:近期,2021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公布,广州南方学院共6个专业入选,其中财务管理、行政管理2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流管理4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目前已获批成为广东省博士工作站设站单位、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单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依托单位、广东省高等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试点院校、广东省首批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

目前,学校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占专业总数的23%,在同类院校中名列第一。省级重点学科2个、中华工程教育认证(IEET)专业1个。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近年来,学校大力实施“强师计划”,不断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进和自主人才培养力度,师资队伍人才梯队结构更加合理,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近1/4,一批中青年教师成为教学、科研中坚力量。

广州南方学院周瑛老师(左一)团队在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荣获全国二等奖

力争进入广东应用型本科高校第一方阵

南方日报:站在新的起点上,学校未来有哪些发展规划?

喻世友:为早日实现“建设位居中国应用型大学前列、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目标,我们制定了《广州南方学院未来十年发展纲要(2021-2030年)》和《广州南方学院“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重点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推动建设国内一流综合类应用型高校的建设目标与主要任务。

学校力争到2023年整体办学条件通过转设两年过渡期后的核查和转设三年后的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至少2个硕士专业学位培育点达到《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要求。力争到2025年,将1—2个学科和3—5个专业建成在广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处于领军水平的一流学科专业,进入广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第一方阵,为向全国应用型本科高校第一方阵进军奠定基础。

学校图书馆

案 例

产教融合:毕业生就业去向多点开花

广州南方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开展医学检验资格认证项目,学生从大二开始就到行业一线接受实训和轮训,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学生积极承担核酸检测相关的专业工作和志愿服务,展现了医检学子的专业能力和社会担当。在医检专业内设有“菁英班”,因材施教,使能力强的学生有更大的上升空间。学院内还办有学科性质的健康产业公司,模拟市场情景,供同学们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之用。

在此模式培养下的毕业生就业去向“多点开花”,大多数被三甲医院录用,包括中山大学等高校的多家附属医院;也有学生入职专业医检公司或研究机构、事业单位,如金域医学、白云机场海关、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等。

政教融合:自主设计越有数人口模型

2021年1月,广州市越秀区政数局与广州南方学院开始共同推进“数字人口”专题研究。课题组实地走访调研了13家党政机构或企业,取得一手数据资料,设计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越有数”人口模型。9月底,越秀区“越有数”人口模型课题研究报告正式发布。报告全文两万字,主要内容有研究背景、测算方法和概念界定,越秀区人口规模、结构及未来趋势,模型和参数,决策参考建议。专题研究成为数字政府造福于民的生动解读及实践探索。

去年以来,广州南方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推进完成了包括“越有数”人口模型课题研究、清远市乡村新闻官区块链+农货链项目等多个“政教融合”项目,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数 读

在2022年“艾瑞森中国校友会网”中国大学排名中,广州南方学院位列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第2名,广东省第1名。

被省教育厅遴选为广东省博士工作站设站单位、硕士学位授予建设单位、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单位,成为广东省教育评价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位列省同类高校第1);省级重点学科2个、中华工程教育认证(IEET)专业1个。

现有省级重点科研平台4个,包括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2个,广东省普通高校工程技术中心2个。

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位列省同类高校前4);2021年获得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项;获批教育部《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双学位项目(省内获批本项目的4所高校之一)。

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一等奖(省同类高校只有2所)、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创业工作典型经验一等奖(省同类高校唯一)。

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5项(含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3项)、横向项目52项;教师公开发表被国内外核心期刊收录的高水平论文310篇,其中在国际顶级综合性学术期刊 《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发表论文1篇。

近三年以来,学生获得省部级学科专业竞赛奖项289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8篇,申请知识产权130余项,获第六届、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银奖各1项(同类高校唯一连续两年获得该奖),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提名奖1项。

来源南方日报 编审学校新闻宣传中心

上一篇: 我校文学与传媒学院教师刘娜、高进与学生陈奎霖参加第十五届中国传播学大会并宣读论文
下一篇: 华南赛区特等奖!我校在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中取得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