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动态 您当前位置是: 网站首页 > 高教动态

就业决定招生:中国高校破解“就业难”的新尝试

来源:0     发布时间:2014-04-11 09:52:41      

    新华网长春4月10日电 “今年秋天,我们将迎接更多的学弟学妹。”吉林大学交通工程专业2013级学生潘宇说。学校的扩招安排,让他们院系规模将更为“壮大”。

    吉林大学增加交通工程的招生人数,是因为该专业就业率多年持续稳中有升,且社会需求不断增加。吉大今年计划增加招生的专业还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中国高校正尝试用就业质量作为参考来制订招生计划,以帮助学生就业。

    201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当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而数据显示,2014年的这一数字预计将增至727万人。

    专家指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不仅与经济形势和毕业生总量有关,也与经济结构对高等教育劳动者吸纳能力不足密不可分。破解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困境,要从教育部门、学校、社会用人单位、学生等多角度出发。

    目前,中国多所高校已将就业质量列入招生安排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近日,中国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发布201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四川大学等多所高校在报告中明确提出,各校不仅在过去充分强调就业质量与招生、专业调整的互动,还将在未来进一步加大就业质量对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的指导作用。

    清华大学指出,该校每年均开展毕业生求职状况调查,并将调查信息反馈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去年,学校还专门成立“毕业生调查领导小组”,用于检验人才培养质量,发现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同时找准社会需求,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在拟定高考招生来源计划时,北京交通大学根据就业反馈的数据,认真分析生源地区就业的需求特点,并进行调整。比如,该校根据藏族学生就业去向中公务员比例较高的特点,加大了法学、经济管理试验班等有利于藏族学生就业的专业招生计划。

    对于就业率对招生计划的作用,吉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钟新认为,在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持续凸显的当下,就业与招生联动是必然趋势。

    不过教育界人士也指出,就业率的指导作用不能简单地、一刀切式地应用在所有学校和所有专业上。比如教学型、工程型的高校,与综合性、研究型的高校应有所区分;实用类专业和研究类专业也要有所区别。

    “考虑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长线需求,一些基础研究类的专业,即便眼下的就业情况不十分理想,也不能盲目削减或者撤销,要综合考虑。”钟新说。

    中国教育部此前曾表示,下一步将不断完善高校就业质量报告的内容和发布方式,进一步健全毕业生就业状况反馈机制,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专业调整等的联动机制。


上一篇: 17高校面向内地招生 “港校北上潮”持续升温
下一篇: 就业决定招生:中国高校破解“就业难”的新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