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您当前位置是: 网站首页 > 校园动态

专访 | 周小玉:走上一条科研“不归路”

来源:0     发布时间:2018-07-16 16:28:47      

近日,从我校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学院传出一个好消息:电气工程专业的大二学生周小玉在洪维恩教授的指导下,其一篇名为《Joint Adaptive Coding and Reversible Data Hiding for AMBTC Compressed Images》的论文被SCI期刊Symmetry接受,该期刊的影响因子达到了1.453。

本科就能发表SCI论文,这样的成绩令人瞩目。周小玉进入大学短短两年,从连电脑都不会操作的“小白”成长为发表SCI论文的“大神”,她笑称自己是走上了一条科研“不归路”。她在这条“不归路”上有哪些成功的秘诀?又有哪些令人难忘的记忆?带着这些问题,近日,学生记者团记者与周小玉进行了面对面访谈。

微信截图_20180718162054.png

教授带领,从零起步

“刚开始来这里以为就是打杂的,像帮老师打扫卫生,收收资料之类的。”周小玉笑着说,自己刚入学不久,就被学班推荐到洪维恩教授的科研室担任助理。而主观上对教授不苟言笑的刻板印象,使刚来的小玉无论做什么都战战兢兢。她直言道:“刚进来什么都不了解,技术层面的能力也几乎为零。”那时的她没想到,进入科研室后的工作并不是自己想象的“打杂”,而是为她打开了科研世界的大门,洪老师就像引路人,总是耐心地教导她,帮助她一点一点地把基础的知识体系搭建起来。

在科研路上迈出第一步后,小玉很快碰到了第一个瓶颈。“在上大学之前,我是连电脑都没有碰过的,当时高考填志愿、报考学校什么的也是别人帮我的。”小玉直言道,从不会操作电脑,到需要熟练使用函数代码,这是一个困难重重的过程,一开始,就算是最简单、基础的代码,也让她觉得够呛。

“她拿着我写的书在看,但没有开面前的电脑,我就觉得很奇怪,怎么这个学生这么特别。”洪老师回忆道。 在小玉一开始担任助理的时候,洪老师觉得自己几乎没有办法带小玉,因为她与一般学生的水平差距过于悬殊,所以三个月后洪老师建议小玉“认真考虑是否适合走科研这条路”。但面对诸多困难,小玉都没有选择放弃,反而大半个暑假都泡在科研室里,并在洪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开始学习代码知识。经过不断的努力,小玉的各项能力逐渐赶了上来,达到了做科研的基本要求,此时的她也开始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兴趣为导,刻苦专研

做科研,对小玉来说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在兴趣的引导下,小玉在科研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她坦言,要兼顾专业课程的学习与课余的科研,使自己常常处于十分忙碌的状态,虽然做科研不能直接提高自己的专业成绩,但也并不后悔,因为这就是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

微信截图_20180718162117.png

对于小玉来说,在与洪老师一起做科研的同时,自己能学习到很多方面的知识,除此之外,自己的思维模式也得到了很好的训练,思路也不再僵化。“相较于课堂上的内容,我更喜欢做科研。”小玉告诉我们,课本上的知识是前人总结下来的,是属于别人的方法,但科研就是摸索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探求真相与发展的方式,“能使用自己摸索出来的方法,就真的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这篇被SCI收录的论文主要讲的是结合压缩法、信息切割法做成压缩图像,嵌入信息,达到隐藏信息、验证图像的目的,并延伸其在相关领域里的应用。洪维恩老师告诉记者,这个点子其实是之前他和一位大四学生的想法,但因为当时太忙,没有仔细完善,一年多后想起来时,思路已经全部忘记,所以才交由小玉重新去做。而小玉思考、尝试了2个月,最后在洪老师的指导和完善下,终于把这篇文章完成了。“小玉在这篇论文上花了很多功夫,里面所有的图和实验都是她做的,后期论文的修改意见也是她回复的。”洪老师如是说。

小玉向记者坦言,她觉得非常之前看到师姐发表论文厉害,同时也觉得这是一件对自己来说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就算是简单的代码,她也学得很一般,更别提写论文了。说起学习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小玉告诉记者,之前洪老师给她留了一个问题,她思考到凌晨2点还是毫无头绪,于是只能先去睡觉。但睡了一会后突然有了思路,就又起来继续尝试,一直试到凌晨5点终于总结出了大概的方法。早上8点钟一到,她就迫不及待地跑去找洪老师讨论。“虽然这些问题老师自己早就有了答案,但他并不会直接告诉我,而是让我独立思考,训练我的思维能力。”正是在洪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小玉在科研的路上不断地积少成多,最终,也将之前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感谢师恩,未来继续前行

从害羞内向到开朗自信,从科研“小白”到发表SCI论文,小玉从这段科研经历中收获了很多,她对此特别感谢自己的老师——洪维恩教授。

在谈及洪老师时,小玉毫不掩饰自己对于老师的感激,“在科研室待过一段时间,对洪老师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才发现原来他是一个特别可爱、和蔼的老师。”而洪老师也对小玉赞赏有加,他告诉记者,小玉刚来科研室时特别害羞,连看都不敢看他,“但她真的很贴心,自从她来了之后,我的办公室就变得整洁多了。”他还开玩笑说道,以为自己当初真的请来了一个“清洁工”,但在慢慢熟悉之后,小玉也变得越来越开朗,越来越自信。小玉也特别提及对于商学院吴宏哲老师的感谢之意。“我们撰写的英文论文总要经过吴老师的润饰才会放心提交,而吴老师也愿意花上一整天的时间逐句校阅我们的论文。”这篇文章可以顺利被接受,小玉对于吴老师的感谢之情溢于言表。

微信截图_20180718162137.png

小玉与科研结缘,也得益于洪维恩老师组建的学生科研团队。作为中山大学南方学院首批引进的台湾博士,从2014年起,洪维恩教授便开始建立学生科研团队,至今已取得了“累累硕果”,此前曾带领本科生发表SCI期刊论文,学生本科毕业论文被高影响力核心期刊收录,学生毕业前连发两篇SCI 期刊论文……“只要对科研有兴趣,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洪维恩教授之前接受采访时表示,让学生参与科研并不在于他们是否能持续这条路,重点是在于训练学生的能力。这就是做科研的附加价值,而且是一个非常大的价值。

一路走来,有付出,有收获,有恩师指导,有兴趣相伴……谈起未来规划,小玉告诉记者,自己目前打算一边做科研一边思考自己的未来。因为在她看来,做科研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和“耐心”。虽然,做科研会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也常常没有办法出去玩,甚至没有时间回家,有时候还会落下一些专业课程,但自己真的热爱科研、对科研充满兴趣,所以,也打算一直坚持下去。

新闻来源:学生记者团  文稿:郭明昊 刘湘妮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黄斐悦 邱世玲

 

上一篇: 会计学院召开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全体教职工期末工作总结大会
下一篇: 专访 | 周小玉:走上一条科研“不归路”